你有没有觉得亿策略,自己的人生,好像冥冥之中早已注定?
你拼命想逃离父母的命运,却最终活成了他们的样子。
你讨厌的争吵模式、你发誓绝不重复的控制欲、甚至是父母紧绷且不快乐的底色……这些统统在你身上悄然上演。
以前我总对此百思不得其解。
看到《商业周刊》创始人金惟纯《人生只有一件事》中“家庭业力”的内容,我才恍然大悟。
书中要戳破一个无比残酷的真相:
我们大部分人,大约有70%的人生,都在被“家族业力”纠缠,而真正能活出自己的空间,不到30%。
我们就像背着巨额债务出生的孩子,还没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,就已经被上一辈的“债”压得喘不过气。
这本书,给的不是廉价的鸡汤,而是三把能斩断这副无形枷锁的钥匙。
越早明白,越能少走弯路,过好自己的人生。
01.
第一把钥匙:接受,别再跟你的出身较劲了。
这是最难,也是最基础的一步。
我们耗费了太多能量,去“对抗”。
对抗父母的“错”,对抗童年的“伤”,对抗那些“不公平”。
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:
“请赐予我宁静,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;赐予我勇气,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;并赐予我智慧,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。”
你的出身,你的童年,就是你无法改变的部分。
接受,不是让你原谅,更不是让你认同那些伤害。
接受,只是让你停止用今天的自己,去跟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持续内耗。
它让你有智慧看清:是的,我的父母就是那样的人;是的,我的童年就是那样过去了。
当你不再试图去改变一个既定的事实,你就收回耗费在“对抗”上的巨大能量。
这股能量,是你活出自己的第一笔启动资金。
02.亿策略
第二把钥匙:尊重,把不属于你的担子还给他们。
我们很多“懂事”的孩子,都有一种错觉,觉得自己能“拯救”父母。
你想治愈他们不幸的婚姻,你想弥补他们人生的遗憾,你想为他们的坏情绪负责。
你以为这是孝顺,其实这是一种僭越。
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皮尔斯有一段著名的祈祷词,堪称“界限感”的圣经:“我做我的事,你做你的事。我不是为了实现你的期望而活,你也不是为了实现我的期望而活。”
这段话,说的就是“尊重”。
尊重父母的命运,是慈悲,也是界限。他们的功课,是他们的;他们的命运,有他们自己的轨迹。你无法,也不应该去背负。
当你收起那份可笑又可悲的拯救欲,把他们的命运还给他们时,你才真正拿回了自己人生的主导权。
这不叫自私,这叫“谨守下对上的分际”。
03.
第三把钥匙:感恩,把所有的“债”都变成“礼物”。
这听起来最不可思议,但却是最高级的转化。
在这里,金先生分享了一个足以撼动我们认知的故事。
他生而无父,父亲在他尚在母腹中时便意外身亡。
他从小顶着“没爹”的标签长大,对父亲,没有任何概念。
直到近四十岁时,他的人生正跌至谷底,诸事不顺,无一安顿。
机缘巧合下,他回到了父亲出生的老家,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,认祖归宗,并开始尽自己绵薄之力照顾父亲老家的亲族。
奇妙的事情发生了。
他后来蓦然回首,发现自己人生的惊天大逆转,恰巧就是从那次“认祖归宗”开始的。
那冥冥之中的巧合,让他开始重新思考。
他从未见过生父,如何尽孝?
他能做的,只有三件事:“接受”自己有母无父的人生,“尊重”父亲英年早逝的命运,最后,“感谢”父亲人生的缺席,正是这份“缺”,才让他可以全然地活出自己。
这句话,石破天惊。
我们以为的亏欠和伤害,换个角度看,恰恰是成就我们的独特礼物。
做到这一点,你就从一个受害者,真正成为了人生的掌舵人。
04.
所以,到底什么是“孝顺”?
金先生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:“顺”,就是接受、尊重和感恩。
你真正的大孝,不是给父母多少钱,也不是对他们言听计从。
而是你终于不再用自己的人生,去重复他们的悲剧;你终于停止了内耗,活出了一份他们从未见过的、舒展而喜悦的生命状态。
这,才是对一个家族,最高级别的“孝顺”。
那么,清理完家族的业力后,如何活好?
书中告诉我们:
人生所有问题,都是自己造成的。
解药,只能从自己身上找,从最小的事上做起。
学如何听话,学如何说话,学如何赞美,学如何信任……
因为,没有人能够给你幸福——除了你自己。
总的来说,《人生只有一件事》这本书,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,而是作者金惟纯花了十几年,给自己写下的一份“学习笔记”,一堂给所有人的“幸福重修课”。
这本书就是一本床头书,一剂人生解毒剂,让你通透让你自在。
在你被关系纠缠、被命运拖拽得喘不过气时,随时翻开,它会一遍遍提醒你:
人生,真的只有一件事。
就是把你自己,活好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